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,王羲之邀请了四十二位名士贵族来到绍兴郊外的兰亭举行集会,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、五言诗各一首,事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,题名为《兰亭集》,众人在兰亭下的溪水两旁席地而坐,曲水流觞、饮酒赋诗,众人簇拥着他为最后写的三十七首诗作序,王羲之微醉中,振笔直遂,写下了著名的《兰亭序》。当时随性而作的王羲之不会料到,数千年后,他这篇山间小溪旁写下的草稿竟一直被推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《兰亭序》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很有道理的。
原因有三:
一、作者文采斐然,文、书均即兴发挥,一气呵成,作到这一点,天下有几人?没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是办不到的。这还只是一个方面。
二、心情。按照《兰亭集序》描述的当时的情景,作者的心情是相当愉快的,加上喝了些酒,更加兴奋,众人请他作序,便欣然提笔。从字里行间,尤其是开头到中间的笔迹就可以看出来(有的人说看不出来,即是你还没到那样的欣赏水平),往后笔迹就显沉重,跟他对人生的领悟有很大的关系,也跟他写此段的内容的当时的心情有关。之所以后来酒醒之后,看见上面有涂抹的痕迹,想把它写规矩一些,但无论怎么写都达不到原作的高度,就是因为心情跟写原稿时不一样了。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《祭侄文稿》也是如此,我们完全可以看出颜真卿当时的悲愤哀伤的笔意。
三、文、书高者,地位一定高。人见多识广,加之久练书法,写出来的字肯定非凡夫俗子可比。王羲之如此,颜真卿更如此。
王羲之《兰亭序》好,好在笔法精妙。他酒醒后再写几本也不及,区别亦当在笔法,虽属猜想,亦属必然,因《兰亭序》的精彩笔法,如有神助。
《兰亭序》中的少字与二个赵孟頫书写的少字对比,赵是书艺高手,只临得几分相似。
《兰亭序》中二十个之字,变化多端,个个漂亮。是笔法精熟所致。
再看四个为字,笔画或粗或细,字形或长或宽,无不显示出精彩神妙的意趣。
其余各字,笔锋如刃,笔阵施展,挥洒如意。使每个字形生龙活虎,化笔墨字形出自然神态。这就是《兰亭序》天下第一行书的神奇笔法亦即中国书法的独特艺术性。关于兰亭序的真假,就目前说法不一,各有说辞,有学者认为是假的,也有学者则不然。毕竟兰亭序的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。正所谓人工是非多,兰亭序也没有躲过啊!
这个事情要从李世民那里说起,首先来说,李世民本人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,在那个时候他就收集王羲之的所有字,关于《兰亭序》他是特别喜欢的,然后,得到《兰亭序》以后就把它视为珍宝,又请了当时很多的大家来临摹《兰亭序》,把临摹的《兰亭序》当做奖励,奖励给他们的大臣,然而,在这一时期,《兰亭序》临摹本就特别的多,至于流传下来的这一本是不是真的,也就是从这里说起的。
还有一种说法是你是民特别喜欢《兰亭序》,就让李治让《兰亭序》给李世民本人陪葬,好像当时武则天也特别喜欢《兰亭序》,然后李世民死了以后,李治并没有把《兰亭序》给李世民陪葬,而是把《兰亭序》送给了武则天。
后面好像有一个盗墓贼打开了李世民的棺,并没有在墓中发现《兰亭序》,然后有学者推断认为,真正的《兰亭序》应该是在李志或者武则天的墓中,关于武则天的墓场,好像至今还未被发掘,所以这个真假至今都是一直在推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