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,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据考,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,古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。
在二十四个节气中,人们把节气过成节日的,一个是清明,另一个就是冬至了。冬至正式成为节日是在汉代的时候,盛行于唐宋,沿用至今。汉代的时候以冬至为"冬节"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,称为"贺冬",到了唐宋时期,冬至这一天就变成皇家祭祖的一天,老百姓们也要向已故父母尊长祭拜,而明清时期,冬至也是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,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,就像元旦一样。可见自古以来冬至在一年节日中的重要性,所以民间才有了冬至大如年之说。
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。”在中国北方,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。每年一到这天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相传,这一习俗是不忘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
相传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,他告老还乡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,寒冷刺骨。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有不少的人耳朵被冻烂,于是吩咐弟子在南阳搭起医棚,用羊肉、辣椒等驱寒的药材放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耳朵状,再放到锅里煮熟,乡亲们吃了这道“驱寒矫耳汤”后,烂耳朵的毛病就治好了。发展到后来,每逢冬至进九的日子,人们都习惯包饺子来吃。
北方人冬至吃饺子,那南方人冬至的时候吃啥呢?清朝的时候地方志记载,江南人冬至时用糯米粉做成面团,里面包猪肉、水果、豆沙等馅料,煮熟后使用,称为“冬至团”,这大概就是汤圆早期的原型。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,也可以用来送给亲朋好友。在广西龙州,冬至也被称之为汤圆节,这天早晨,家家户户会做好汤圆来祭祀祖先,然后老少分食,到了晚上还要办酒席祭祖,祭后举行家宴。汤圆曾在江南各地流行,其做法大体相同,只是口味上又有着很大的差异。如今在两广地区,很多老百姓也会把冬至当成如同端午节、中秋节一样的重要节日去过,当天举家团圆,杀鸡宰鹅来祭祀祖先,小孩子则从这天起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着离过年还有几天。
当然,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文化,随着时代的演变,在民间冬至已经不局限于只吃汤圆、吃饺子,他们也会吃一些地方特色食物,比如东南麻糍、江南米饭、台州擂圆、苏州酿酒、合肥南瓜饼、滕州羊肉汤、宁波番薯汤果等等,形成了很多独特的节令食文化。
其实,不同的地域,不同的风俗习惯,却都有着相同的期盼,都是人们对家庭生活美好团圆的一种期盼。无论当天吃的是什么,只要能一家人聚在一起才能有过节的氛围。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,节气的发明彰显了古人的智慧,也突显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定期团聚那恒古不变的追求。您的家乡冬至有什么习俗?